「跟我的心智一樣。不過,冰淇淋只是冰冷而已。我的心智還會分析,是台機器。根本就是容量大到位元組有幾個零都數不完的麥金塔電腦。」布雷迪正開著冰淇淋車緩緩前進。此刻,他把這個「超高效能的電腦」轉向,看見了「他們」。
我想,現在寫【賓士先生】這本小說的讀後感,根本不存在有沒有「爆雷」這件事。作者史蒂芬‧金只用了前面一個章節醞釀著那個有霧的夜晚,善良的奧奇把自己的睡袋給了珍妮絲,讓她能挨著小女嬰派蒂稍微暖暖地睡上幾個小時,漏夜排隊的人潮在《就業博覽會》開始前不敢散去,他們期待充滿「希望」的天亮前,卻被那個帶著小丑面具的男人開著灰色賓士汽車迎面衝撞而來,然後,「賓士先生」憑空消失;兩年後,「賓士先生」自己自動出現。
那麼,對讀者而言,這就不是一本不知道誰是罪犯的故事,而是該怎麼「引蛇出洞」的小說,精彩處是那些「助力」,讓人使壞,讓人堅持,讓人專注,讓人不放棄的緣由,刻劃著深刻的人心深處「孤單」地共鳴。
史蒂芬‧金的小說魅力,總能熱騰騰得吸引影視翻拍,聽說,2015年獲獎的【賓士先生】小說鞏固了他的大師地位,書裡的主角-退休警探霍吉斯還會有其他的「案件」等著他追查,這只是個「開始」,把霍吉斯從退休的常日懶散看電視,偶而轉動也許不小心就扣緊手槍的瞬間裡「拉」他出門而已。
「他曾幾度將槍管塞進上下唇間,想知道裝了子彈的槍躺在舌尖瞄準上顎是甚麼感覺。…他心想,要是我能成功酗酒,應該就能暫時擱置這件事。」簡單的日子就從收到一封信後變複雜了,一封打字列印出來,段落間打上「笑臉」符號,極其炫耀著犯案事實的自白信:
「我是您少數沒有抓到的人。我就是媒體封為1XX…2XX...3.賓士殺手(我個人喜歡最後這個),我相信您盡力了,可惜,您失敗了。」「他」是故意的。字裡行間充滿挑釁,鉅細靡遺的寫了犯案的準備和經過,變態般扭曲了這一場殘忍的車禍,「許多人從小就穿上鉛鞋,並且得穿一輩子。這種鉛鞋叫做良心。我沒有這種東西,所以我可以高飛過常人的頭頂。….我沒有任何衝動要再犯。以我來說,一次就夠了。…..所以啦,我們倆都退休了。」
「他」完全猜中或了解他的狀態,還強調,「他」擔心他,「退休警探自殺率極高」。所以,賓士先生幫霍吉斯警官在社群網站裡申請了新帳號,如果他想跟「他」聊聊天的話….妙就妙在這兒,這本小說字數不少,我還擔心沒看多少頁就真相大白,這後面是要硬瞎扯些甚麼?史蒂芬‧金大師果然實力派,筆下的老派警官偏偏對電腦不在行,他發現自己以往的「不妥」,對這案子有放不下的深刻印象,又不能輕易與暗中的賓士先生交流,霍吉斯的角色從「傳統」辦案的手法和態度裡即將漸漸轉變,他想要變成握著釣竿的人,而不是盲目上鉤。
「但我覺得他看過。他知道我著在哪裡,從街上就能直接看進我的客廳,我相信他看過。」
布雷迪就是「賓士先生」。他在「勾引」霍吉斯警官。但是,他在哪裡?「他發現自己竟然熱切期待這項挑戰,他覺得很有趣。」
「小時候他也會這樣終結母親做的蛋糕。他總覺得,緩緩從叉尖吸到舌頭上的最後碎屑,就是整片蛋糕最甜美的一口。」我喜歡作者很暖的文字描寫。平靜中,霍吉斯回想案發時每一個細節,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錯了?以至於找不到「賓士先生」?讀者眼見著,滿盤「最後的碎屑」。
【賓士先生】章節裡,每一個人物從片段「碎屑」裡浮現,漸漸組合起原本該甜蜜卻透著血腥的味道。舉凡有犯案經過的小說,總有人格變態的主人翁。成為賓士先生之前的布雷迪,他就是個天才,世界對他不公平,「人生就是充滿破獎品的爛嘉年華」。他的靈感乍現,但總有人比他更早一步。何況「他最精彩的點子全都違法」。當年的那一天,他就決定了要殺死一大堆人來做為自己的恐怖行動,坐立不安的計畫著………那些沒用上的絕妙「道具」讓他不爽。現在,霍吉斯看完信的「態度」,會刺激他的複製大作的衝勁與否。他無法接受「不被信任」,明明就是他幹的。因為一句「未公開證據可以證明你不士賓士殺手」,他寵愛地想著該怎麼利用「專屬於我的自殺背心….可以結束這一切」。你知我知,賓士先生預謀著再幹一票大的陪葬自己。
鄰居墨爾本太太說,她相信他們生活在我們之中。她擔心,可疑的「美味先生」,「今天春天他似乎隨時都在」….
史蒂芬‧金Stephen King的文字畫面感很清晰,讀著,會從背脊裡升起對人性的冷感。他一手寫著警官霍吉斯「重遇」某些事的頓悟,希望把兩年前的「忽略」用「關心在意」填補,給自己新的機會;一手又寫著賓士先生布雷迪在陰暗深淵裡永遠沒能享受到關愛,他跨出去的步伐,總是踐踏傷害自己最後的保護。「你有沒有愛著某過人卻根本不喜歡對方的經驗?」我發現這一句話,居然可以同時用在好幾個人物身上!當然,最鮮明的就是珍妮,肯定霍吉斯能破案,讓他墜入情網後又在他眼前犧牲,那種傷痛得描寫得如影隨形,我相信好的翻譯也幫了忙,畢竟,我看的是中文版。
「網路上最珍貴的東西….隱私。…..他在等你出現。」數學資優生傑若米,寫信老愛開玩笑,他是社區裡老警探唯一的朋友,能除草還能修電腦,網路這一塊,傑若米就是老師。我本以為傑若米就是最棒的助手,哈哈,結果不是。沒料到史蒂芬‧金讓霍吉斯「反省」自己後給了他「做對事情的機會」,讓他認識荷莉,跟車主太太一樣用藥物控制情緒的表妹,她才是最後的高手呢!
「那個年輕人,平凡無奇的外表下搞不好醞釀了整缸的瘋狂,但霍吉斯見過不少心理變態,知道他們在驚訝之餘都會直接崩潰瓦解。他們只對毫無防備的人有危險。」最後的演唱會裡,竟是荷莉施展的舞台。反而,霍吉斯最後沒啥作用,我笑了。怎麼會如此?你當然要自己買書來看。我想起看見網路上資料介紹,「每個美國家庭都有兩本書,一本是《聖經》,另一本則是史蒂芬‧金的小說」。閱讀的快樂本來就該在意料之外,沒錯。
留言列表